7月15日,微雨褪去暑热,路客中国的志愿者们协助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小小摄影师系列活动--走进李大钊故居摄影采风”,在文华胡同的李大钊故居度过了一段充实浪漫的时光。

安静的巷子里星星点点一地槐花,铺垫出清雅淡然的情绪,胡同里的居民都在门口种了花花草草,一辆自行车就停在绿色的画框里面。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生于河北乐亭县,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在他不满38岁的一生中有十年在北京度过。从1916年日本留学归来到1927年就 义,他在北京迁居过八次住所,而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文华胡同24号)是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次居所,也是他人生事业的黄金时代。从1920年春到 1924年1月,他在这里思考、创作、升华理论,领导运动。

清晨来得太早,胡同里没有什么人,摩拜也在睡觉,但热心的小小摄影师们早早来到了堂屋集合。

传统的堂屋布置,挂画,条幅,自鸣钟,胆瓶,条案,桌椅,一对茶盏,就像主人离开不久。

正方堂屋的钟,上面不但有罗马字时间标注还有天干地支的标注,四点位和八点位应该是给时钟上劲和校对时间的吧。

雅致的生活气息

你拍我也拍。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摄影的乐趣》系列讲座和外拍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三年,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扛着大相机,有的还在学习用手机构图寻找自我风格。

李大钊的大女儿李星华的卧室中吸引很多人驻足的煤油灯。屋子里的陈设据说是基本还原了当年的样貌,地砖和墙砖都是。

铜质的盒子,打开是砚台

堂屋右手边是李大钊夫妇卧室和最右侧李炎华、李光华的卧室,已改为照片陈列馆。

老式电话机上面的标志是一支狮子。当时北大为所有教授都装了电话,李大钊先生的电话号码就是西局2257。

走出堂屋,屋门两边有青花水缸,韵味隽永的莲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专业的拍摄手法,左手是在准备在鱼换气的瞬间一把从水中抄起来(其实是遮挡水面的反光)

门外是一个小院落,有着青涩的海棠果实,两边夹着书房和客房,书房中的旧风琴让人想起李星华的回忆,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会弹琴教孩子们唱歌,在父亲心目中,美妙的音乐是有着伟大的力量的。

听工作人员说,要是四月来,小院里的两棵海棠树满树海棠花,非常漂亮,风吹落在院子里也很美。

如果认真看,李大钊故居的窗花是很讲究的,主题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好认真的同学,用三脚架认真地取景拍摄。小院不大,是一套三合院,穿过之后是《李大钊在1920-1924》的专题展览。

李大钊陪着大家一起看视频记录片,是珍贵的影像记录。展馆里陈列着李大钊以前的文章,手稿的复制品。

好赞的工资单,蒋梦麟,马寅初,这么强悍的阵容,这就是真正的北大吧。好奇一下二位不支薪的缘由…因为没有打卡吗(皱眉)

李大钊家中当年曾接待各界人士和有识青年,展馆尤其强调他对于青年学生的爱护,甚至自己慷慨解囊接济。李大钊故居是当年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运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先辈们的革命意志,进一步了解了四合院建筑的布局,也享受了摄影带来的快乐。在浪漫的微雨天,活动圆满结束。下一期会有更加精彩的体验活动,敬请关注。

这个角落其实有猫但是没有拍到,所以这期活动总结没有办法用喵总镇楼。

下期活动预告:Hello,Look China!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