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贝村妇女踩踏捶布机的声音可能是黔东南旅途中听到最有节奏感的乐曲,这里还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以百鸟衣闻名中外;而已经高度商业化的西江则被密集的团客包围,需要努力分辨什么是当地传统,什么是全国划一的商铺元素。在前往西江的路上,我们经过一座位于偏远村落的祭尤祠,祭祀蚩尤的传统和苗绣上的纹案一般,都是对苗族古老传说的呼应。

题图

下文以“分项列出”的方式来呈现调研见闻。【总结概述】【亮点】可以让各位快速把握重点,【旅行攻略】分享实地寻访的实用信息,【详细考察图文】则是以图片+说明的形式,直观呈现考察过程中的见闻。想先阅读游记的友邻可以从【详细考察图文】读起。


总结概述

在榕江地区停留期间,我们充分体会到该地区苗族、侗族、水族彼此影响和融合的状态,对都柳江作为航运通道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印象。而沿途所经过的县城和山寨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千里苗疆的理解,各地建设的差异性更启发我们对黔东南村寨未来发展的思考。

推荐等级:⭐⭐⭐⭐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地点概览

地点一:摆贝苗寨

地点二:祭尤祠

地点三:西江千户苗寨


旅行攻略

交通: 深度探访建议自驾,有很多地方靠公共交通不仅耽误时间且需要换乘多次,性价比不高,许多村落没有足够信息可参考,自驾更方便探访沿途发现的风景。

住宿: 西江千户苗寨和丹寨县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摆贝村有一两家没有独立卫生间的民宿。

饮食: 目前摆贝村里没有餐馆,商铺多集中在上寨的村口,也可以在民宿或返回下面的镇上用餐。


详细考察图文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导览图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导览图

村落布局:中国传统村落全景博物馆 可查阅这条线路上分布的传统村落,点击进入任意一座建筑可以看到更加直观的实景图,还有历史文化相关背景的详细介绍可参考。图例郎德上寨距离西江很近,但传统风貌保存更佳,还有著名的市集可参观。附近还有控拜和麻料两个银匠村,可在此深入探访西江一带繁复的苗银工艺。


地点一:摆贝苗寨

位于兴华水族乡的摆贝是个大寨子,约有500多户人家,密集的房屋紧贴山崖。尽管以苗装出名,但并没有什么商业开发,只见屋前边纺织边聊天的年轻的姑娘们在研究快手上推销的银饰是不是真的。刚到这里的时候,就看到寨门有人家在细细清洗水牛,次日便是十三天一次的牛场天,有斗牛可看。因为地形复杂,建材进出还需要用马来驮运,能看到村道上许多马进进出出。而这么密集的建筑群丝毫不影响动物的敏捷,一头逃跑的斗牛能从需要爬阶梯的狭窄巷道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方便理解黔东南集整个房族之力养护一头斗牛的习俗,这里为大家现场播报摆贝村牛场天的比赛,讲解一些斗牛的基本规则。斗牛作为村寨之间联谊的重头戏,为乡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圆形的斗牛场就像古罗马斗兽场一般,有让牛滚着享受的泥塘,有方便斗牛俯冲的赛道。来自四面八方的牛在主人的牵引下来到赛道边准备进场,主办方会按参赛牛的体格、年龄分配1v1的比赛,争取每头牛都有亮相的机会,围观群众也很捧场,到全部比赛结束前无人离席。内行的村民一眼就能看出谁更强壮,外人则是连谁赢谁输都看不明白。

必胜的气势和决心很重要,有的牛怯场,有的牛自信,打输的牛往往会奔出赛道,主人在后面追都追不上。而当胜负明显已分的时候村民们会在后面用绳圈套住牛腿,避免斗牛打红了眼造成伤害或影响自信。而真正打得难舍难分的牛需要所有男人一起拔河使劲才能拉开。每一头牛都有自己的性格,你得在现场体会混着青草香的膘肥体壮。

摆贝许多人家爱养画眉,从人家往下俯瞰都柳江的风景,一片视野开阔。百鸟衣下摆垂坠的羽毛便来自山里的各色飞禽,踩歌堂的时候羽毛跟着银铃摇摆,多一份飘逸灵动。在潘老拉位于山崖上的苗衣铺里,一条条苗龙攀缘在晾衣架上,更会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定制图案。

苗族文化中的龙和汉族印象中的龙有很大区别,苗龙作为对神话的具象有更多的造型延伸——蜈蚣龙、鸡龙、鱼龙等。黔东南许多精致的手工苗衣在清末民初就开始被海内外人士收购,而这一时期恰是苗绣手工艺最为成熟精致的阶段,不知现在还有哪些人家珍藏着古老的苗衣。村民相对朴素的便装服饰亦很耐看,一顶花帽一顶花围腰,整个人便活泼起来。再精致一些则有黑色打底,衬得身上环绕的彩色织物更加鲜艳。

这可能是在黔东南的旅途中听到最好听的声音了:摆贝村的妇女们在菜地边上齐心协力利用杠杆原理捶打布料,塔啦塔啦的节奏感好听得让人不想挪步。织好的布料上色后叠在一起,经反复捶打可以获得更有质感的光泽,想到《幽灵公主》里山上的女人们边说边笑踩风箱的画面,一边用手拉着上面的绳子固定位置,一边用力踩着木桩,更重要的是,有一个爱笑爱逗活跃气氛的同伴。

这里包头发的帕子和其它地方比起来更加雅致,还有十分抢镜的护袖和绑腿,这些几何图案和彩线织成的护腿套——每个人都不一样,太有趣了。 一套完整衣服的穿搭从衬裙、挂脖的围兜到盘发都相当复杂,看到首饰箱里那些珍藏的配饰,还有对镜梳妆的容姿,心想时光倒退一百年,汉族的姑娘也时常要这么全副武装地把自己打扮一番——哪怕更多是富贵人家的讲究吧。这一段行程的目的地是苗疆的心脏地带雷山县,那里便以华丽璀璨的盛装出名,亦是贵州的标志性名片之一。


地点二:丹寨祭尤祠

从摆贝前往西江并不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加上许多村落没有足够信息可参考,所以在目的地的选择上也很需要碰运气。一旦目的地不甚理想,就会耽误两三天。丹寨的万达小镇已经是县城过苗年和祭尤节固定的表演场所,小镇每天还会有固定的歌舞巡游,即便这样高度同质化的体验也吸引了许多旅行团。附近的石桥村和大簸箕以古法造纸出名,村里的造纸体验应该已有固定的商业模式,觉得少些兴趣,所以只在城里一睹花草纸的真容(用鲜花在纸上造型),没有去这两个村落探访。

祭尤节是丹寨县扬颂、腊尧等村寨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扬颂、腊尧的苗族属于蚩尤的嫡系后裔,每年农历十月第二个丑日,村民要备上九碗酒、九块糯米粑、九条鲤鱼、九张构树叶、九张青菜叶进行祭祀先祖蚩尤,“九”的数字或对应的是“九黎”的说法。甚至当地每当有人逝去,还需要法师引导魂灵前往传说中的河流认祖归宗。贵州村寨轮流过节的习俗,使得要把握某个村落过节的信息就格外困难。摆贝的苗年过了,丹寨的还没开始,西江的过大年要等到11月中旬,而扬颂的祭尤节按理说应该是十月第二个丑日,但现在已经过了很久——每年的节庆谁也没法提前预估,都由寨老每年根据他们的历法来决定。

图中为扬颂村祭龙坛上的蚩尤祠,在丹寨中转的时候特意来访。蚩尤祠位于高台之上,不知建于何时,前方有一个古朴的石祭坛,内有蚩尤像和牛角装饰。祭尤祠周边树木环绕,沿着阶梯拾级而上,移步换景,遂看见小巧的祭尤祠,对联上写着“一统九黎绩并炎黄称始祖”。丹寨当地苗族祭祀蚩尤的习俗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意义上的千里苗疆指的就是清水江、都柳江一带的苗岭山区,尽管永乐年间贵州就建省,但生苗界依旧是因交通不便难以抵达的地方,兵屯和府城的建设始终在几个有限的交通要道上,难以深入山区。实际上在黔东南水运反而更容易通往外界,沿清水江可到达湖南,沿都柳江可进入广西,部分地区的送亡灵仪式要引导魂灵沿着都柳江南下送至海边,以此能看出苗民历史上的迁徙路径。

苗族现在保存下来的很多祭祀仪式都面向东方,蚩尤正是战败后从东方逃离 。因历史上数次迁徙,苗族对“勿变其服”的传统有着更深的坚持,每一款纹章都代表着不同的支系,演化出相当复杂的服饰文化。不轻易更改服饰更方便确认族群的身份,迁徙得越远,保存的图案就越古老,更有说法苗族在西迁过程中还将刺绣的传统传给了川滇地区其他少数民族 。能沉下心来与自然对话、与先人沟通的氛围是苗衣诞生的土壤,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影响下,无论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一代都已没有精力将细腻的手工织绣传承下去。


地点三: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的商业化众所周知,食物价格也不便宜,距离主干道最好的位置都已转为商铺或客栈,村民自己的房屋反而都在后山上。这里的人热情开朗,每天都有着满满的活力。 西江到凯里的班车是流水发车,票价13.5元,一座座廊桥联结白水河两岸的吊脚楼群,河流远处是山间的田野。

西江的河道很漂亮,在风雨桥上歇息也很惬意,沿河开了全国各地常见的小吃一条街。整体上而言这里就像任何一个你见过的商业古镇,可能房屋还更新更敞亮些,只有沿河洗衣服和鸟笼的人能让人感觉到一丝恬静的生活气息。旅游开发后的西江已不是早前书里的风貌,且以目不暇接的速度更迭生活方式。想到西江被贵州那么多村落作为榜样向往,很难不担心其它村落的开发模式。

午餐后正好在街上遇见芦笙队,赶上了一场西江苗年的踩歌堂,听了一下午环佩叮当。整个雷山苗年的官方宣传从11月1日正式拉开序幕,经西江村委、鼓藏头、活路头协商,确定千户苗寨过苗年的具体时间。踩歌堂的声音刚刚停止,阳光也落下了山头,盛装的人们很快散去准备回家过年,远处传来阵阵鞭炮声。苗年也以卯日为吉日,周期很长,期间相邻的村寨轮番举行庆祝活动,热闹非凡。

唐代以后苗瑶语族沿清水江从湖南进入贵州,壮侗语族沿融江从广西北上,在今天的黔东南地区繁衍生息。苗疆以雷公山为中心地带,明清时期白银随贸易进入苗疆,白银作为装饰品逐渐演化出后来繁复的工艺,但随着机械制造的兴起纹饰和工序逐渐简化。隆重的踩歌堂表演在旅游景区成为双向需求,但苗年节期间的西江仍有热烈的气氛,比丹寨旅游广场每天定期的歌舞巡游更有气氛。和凤冠相得益彰的是精美的苗衣,系于脑后的织带以及作为百褶裙摆的绣片, 以优雅的姿态平衡银饰的隆重。

1902年鸟居龙藏沿湖南进入贵州,就发现吹芦笙为男子专属的习俗(苗族牯藏节期间的牛塘女子亦不可踩踏),另外推荐阅读《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本书为来自日本的鸟丸知子和母亲在苗族地区长期走访民间手工艺近三十年所作的手艺记录,可以更加系统地呈现苗绣的风采。


原本对剑河县的传统村落有更多兴趣,剑河的巫交村和台江的反排村(隔着一座山)都是野性张扬的木鼓舞的发源地。巫交附近还有久仰镇的基佑村,也算是森林部落。这些苗寨有和榕江、西江差异甚远的服饰,但任何一个村落都需要花上两天时间往返,最后只在剑河县众多少有人知的村落中选了一座。剑河村落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前去支教的人发布的,在柳川坐上前往巫泥村的车后,司机亦问是不是去那里帮扶?以为偏远地区会有较为完整的风貌保护,但进入巫泥村只能感受到混乱的翻修,翻了一下传统村落名录,它确实在列,属于第二批被收录的村落,山上的古枫林依旧美丽,但这座村落已很难激起关于审美和想象力的共鸣。

剑河地区传统服饰

对传统村落的定义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2012年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确定了第一批共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到2016年12月9日,已公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日益严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算是传统村落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要是只能剩下几座堪称标杆的村落该怎么办?带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担忧,直接前往从江,之后我们将进入南侗地区。

考察路线图


  1. 调研活动介绍及《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一站:沅陵》
  2.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二站:荆坪村》
  3.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三站:高椅村》
  4.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四站:占字村》
  5.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五站:三门塘村》
  6.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六站:从地扪到述洞》
  7.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七站:大利村》
  8.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八站:加榜梯田》
  9.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九站:平流村和岜团村(风雨桥)》
  10.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十站:怎雷村》

11. 调研考察第十一站:从摆贝到西江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