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堂到法源寺,书市花事佳人美食皆故事

文 | @僧盐

六月末的早晨阳光明媚,小伙伴们在地铁宣武门站东北口的南堂正门集结,开始老宣武的夏日徒步活动。

南堂是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与西什库教堂南北相对,故称南堂。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最早在此建堂,采用中西合璧的风格,直至康熙年间(1712年)才改为洋式。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是1904年义和团运动后重修的风格,气势大不如前,但仍是巴洛克风格,在材料上入乡随俗采用了青砖青瓦。

大家集合时恰逢弥撒进行到领圣体的步骤。石质教堂内部清凉肃穆,配有摇头风扇,彩绘玻璃窗下坐满了唱诵赞美诗的人们。

院里有很多没有进入教堂的教友也在虔诚祈祷,如果不能靠近圣坛,可以观看挂在石柱上的大屏幕对圣坛仪式的直播。

圣体游行,有神职人员在前方开道,熏香,举圣像,唱诗班和教众紧随其后,缓缓绕行南堂的西院,门前,正院。

恰逢父亲节,弥撒最后还对此祝福祈祷,并为身为父亲的教众准备了纪念品。

南堂现在是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1979年圣诞节前傅铁山主教79年在此受牧职,成为南堂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带的近现代建筑群很有看头,如中华圣公会教堂、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现为新华社办公的北京国会旧址,都能感受到老北京的近代历史风貌,值得细品。

维修中的中华圣公会教堂

下一站,报国寺,这里是古玩爱好者特别熟悉和喜爱的地方。

北京的古玩和收藏品市场,北边有马甸的邮币一条街,以前顺着黄寺大街往三环这一段,路边都是推车换邮币的爱好者,现在改为福丽特家具和收藏品市场,部分迁往大钟寺市场。东边是著名的潘家园,这里周六开市,声名远播热闹非凡。

西南就是报国寺,周四开市,和天津沈阳同一天,不乏见有收藏爱好者和摊主一天赶两场的,尤其是京津城际列车通行之后。许多人知道潘家园开市之前的半夜就有交易(鬼市),却不知道这里周三后半夜在大门口的空场上也一样有鬼市,有路子的能参与最早不对外的交易串货,真正的第一轮交易在清早报国寺开市之前就已经结束。

报国寺主营书籍期刊兼邮币,还有一个就是瓷片儿,曾经某年某月某周四,遛到直不起腰靠在台阶上吹风,身边俩老头,一人振臂划过眼前180度跟另外一老头说:您看看,这里这些就算是到代也是到代的垃圾。

报国寺始建于辽,初期规模不大。成化年间因国舅爷周吉祥要在这里出家,皇家拨款扩建形成宏大规模。明末清初时这里就是著名的书市,著名学者顾炎武也曾寓居于此,潜心修学,留下一段佳话。

第一进大院,这条道边原来全是卖珠子间或一两家青金石南红的,大殿横道全是木器。

这边翻着土的曾是买卖旧木料的,门窗桌椅散件,台上大部分为瓷片儿,后来也见过满坑满谷的建盏。

报国寺原本两侧院落全都是店铺,空地便道全是散摊,除了刮风下雨,每周四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自15年1月1日开始对整个报国寺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改造,所有露天摊贩全部撤走。空空荡荡的大院和干净整洁的便道上仍让人回想起朋友、前辈、买卖家当时的声色飞扬。

出了报国寺,众人继续前往长椿寺所在地宣南文化博物馆。

长椿寺是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之母李太后所建,神宗赐额“长椿”,祝愿母亲健康长寿。这里除了有宣南文化的系统陈列,院里还散有各种建筑构件。

娴静

“宝祥窑细泥停城砖”的字样依稀可见。这些城砖一般都是由官窑烧制,主要用于城墙、宫殿等高等级建筑。

学习宣南文化

这一带是3000年前北京起源之地,由于长期位于城市中心,保留了丰富的宗教遗迹、会馆民居,也是梨园盛地。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小伙伴们看到母校的沙盘兴奋不已。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是光绪皇帝钦定成立的“五城学堂”,始建于1901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公立中学。然后大家开始聊起师大附中的国民美少女关晓彤^_^

报国寺内有大树底下好乘凉,可出了报国寺就是日头鼎鼎,好在年轻的朋友们还是精神抖擞向牛街礼拜寺进发,佩服佩服。

牛街礼拜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清真古寺坐落于北京最著名的回民聚居区。这里有许多珍贵的文物遗迹,如汉、波斯两种文字雕刻的石碑,筛海坟前两通中国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石刻。

进门就能看见用于洁净的水房“涤虑处”,礼拜寺中的建筑风格皆以中式为主,配以阿拉伯纹饰。

不知何时跑来旁听的游客和国际友人

礼拜大殿的尽头是窑殿,用以标明麦加的方向。牛街礼拜寺的窑殿在建筑风格上尤为重要,梁思成曾对窑殿宋制风格的藻井、彩画、龛橱赞赏有加。因无法进入,只能看看窑殿攒尖六角亭的外观样式。

侧面看礼拜大殿三个勾连搭式样的屋顶

望月楼,斋月时阿訇、乡老要在此登楼望月以定斋月始末。我们来访的时候恰逢斋月,寺里不能吃东西喝饮料,参观完的时候正好赶上礼拜即将开始,陆续有穆斯林进来。

出了礼拜寺,饿瘪了的一众人去洪记撮饭,要说还是人多热闹吃饭香各种菜都能点来尝尝~洪记对面就是排队排到怀疑人生的聚宝源。接下来是美好的美食评书:

饿到恍惚

麻豆腐,里面有雪里蕻青豆,重点是撒点青蒜和现炸的干辣椒,味道特!别!正!!!

炒疙瘩,劲道好吃酱香味正,分量也大,同行感慨不输紫光园的炒疙瘩,的确。

直接羊肉粉丝白菜汆烫好浇上小料,一是干汤夹羊肉片不容易失手,二是大夏天的不用抱着火炉子了。洪记的很好吃,羊肉皆为新鲜手切,粉丝白菜恰到好处,小料里麻酱浓香。

几块大羊肉以为转不了半圈就得被抢完,没想到羊肉过大,在场的多有斯文之徒没好意思下筷。生洋葱配羊肉确实解腻。

羊肉酸菜粉丝锅..好喝得就差舔锅了,汤鲜美,酸菜还够味

桂花栗子羹。太特么好吃了,自带糖桂花浇上去势必能比现在还要好吃。

点了三扎酸梅汤,评价不一,大热天喝点冰镇的确实解渴,有的人觉得这酸梅汤好在不太酸也不太甜正宜解暑。有的人认为这纯是不舍得放料,喝过信远斋桂花酸梅汤和九龙斋酸梅汤的表示这玩意还不如自己买一袋酸梅晶兑水呢。

光绪三十二年刊《燕京岁时记》说:“酸梅汤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调以玫瑰木犀冰水,其凉振齿。以前门九龙斋及西单牌楼邱家者为京都第一”。

酸梅汤喝之前务必冰镇,以上。

洪记一直是国营老饭店的感觉,点了这么多菜恨不能十分钟之内全上齐了速度匪夷所思的快,好在就算是快整体仍未辱没洪记的招牌。

吃饱喝足后,大家前往最后一站法源寺。对,李敖写过的北京法源寺,写那本书的时候他还没有来过。一到山门就看见被共享单车包围的石狮子。

法源寺是中国佛学院所在地,它的前身为唐代始建的悯忠寺,唐太宗征辽失利,回师蓟城,为悼念阵亡将士想在此建寺,未能如愿。直到武后登基(696)才完成了建寺工程,赐名悯忠寺。悯忠寺建成后几经兴废,现在的法源寺已不是唐、辽时代风格,而是明代风格的一组建筑群。清雍正十一年重修时,赐名法源寺。

北宋亡国之君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后递解北行,曾拘押于此。南宋遗臣谢枋得抗元兵败被俘,也拘押在此,他坚贞不屈,最后绝食而死。戊戌六君子也曾停灵于此。

天王殿后平端金刚杵的韦驮菩萨。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僧人免费吃住三天;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财力有限,不能接待。

大雄宝殿挂有乾隆御书“法源真源”匾,供明初塑像华严三圣,殿前有万历年间铁炉。

你认真向上看的话,一整条街的人都会跟着你向上看

花木幽胜,法源寺藏经阁阶前有两株乾隆年间种植的西府海棠,法源寺花事到嘉庆时仍以海棠著称。龚自珍从小住在南横街,经常在寺内游玩,曾以海棠写诗“如梦如姻,枝上花开又十年”,又有“词流百辈花间近,此是宣南掌故花”。到了同光年间,法源寺又以丁香称雄,文人常聚于此召开丁香大会。1924年徐志摩陪同泰戈尔来赏丁香,通宵吟诵。

悯忠阁

悯忠阁后毗卢殿,殿前有元代底座的大石海,雕刻海水江崖、山海龙马等图案,精美绝伦,佐以莲叶清雅,更显古朴大方。有一努力奋进的蛤蟆,后背中间起脊,与哥斯拉同款。

众人围观大石海

守护大石海和底座的异兽。法源寺猫咪颇多,尚未进第一进大殿就有猫来蹭,要不是意志坚定今天就在这里逗猫逗到散场了……

毗卢殿内大铜佛,高及屋顶,千叶莲座瓣瓣坐佛,中层是面向四方的四方佛,最上层是毗卢佛,庄严优美。这里原本还存放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可惜被盗。

(真)好大一菠萝!

毗卢殿后大悲坛,有漂亮的苏式彩画

最后一进是高两层的藏经阁,内有北京最大卧佛,长达十米,因为正在施工无法靠近,边上树草掩映中有一经幢,上刻四面佛,还有一逗猫的僧人。

天阴欲雨,起了风。正是褪去燥热,趁着雨还没下,大家从陆续往出口走去。路过两枚表情逗趣的海鲜。

法源寺院子里的树上系着一串串曼陀罗旗;风起时,树动枝摇,铃响心自在。

离开法源寺,活动结束,众人穿行于法源寺历史街区,这一片胡同的模样已经大不同于以前,不过相比较大吉片,至少这里还留住了。

阴晴雨雪,山海城郭,期待下一次线下活动与你相见。最后还是要喵总镇楼。

彩蛋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