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往黔东南之前,绕道黔南只为了传说中的怎雷。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群山之巅的怎雷上寨作为保存完好的水族村落尤其珍贵。这一带蜿蜒曲折的山路会让人想起贵州晴隆出名的二十四道拐,山河腹地间坐落着因交通不便而罕为人知的古村落群,而雍正七年月亮山地区才划归古州。

题图 怎雷

下文以“分项列出”的方式来呈现调研见闻。【总结概述】【亮点】可以让各位快速把握重点,【旅行攻略】分享实地寻访的实用信息,【详细考察图文】则是以图片+说明的形式,直观呈现考察过程中的见闻。想先阅读游记的友邻可以从【详细考察图文】读起。

宜人整洁的乡间小道 宜人整洁的乡间小道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总结概述

怎雷是水族与苗族共同聚居的村落,作为重点保护的怎雷水族上寨目前看来风貌整体保存完好,漂亮的干栏式传统民居是这里的亮点。而苗族所在的中寨和水族下寨在到访期间感觉没有上寨整洁,且正在进行旅游建设,矗立新亭阁及导览标志,此外还有一座苗寨排常寨。总体而言这里没有密集的游客群,适合散心,只是交通不便。

推荐等级:⭐⭐⭐⭐


地点概览

地点一:云上梯田

地点二:保存完好的水寨民居

地点三:水族清代墓刻


旅行攻略

交通: 从三都往返都江镇的客车票价10多元,车程一小时。到达都江镇后,可包车前往怎雷村。

住宿: 目前怎雷村比较合适的住宿只有上寨一间最显眼的精品民宿,风景宜人但价格较高。

饮食: 目前村里没有餐馆,商铺多集中在上寨的村口,也可以在民宿或返回下面的镇上用餐。


详细考察图文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导览图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导览图

村落布局:在中国传统村落全景博物馆http://www.dmctv.cn/可查阅怎雷村主要建筑分布图,点击进入任意一座建筑可以看到更加直观的实景图,还有历史文化相关背景的详细介绍可参考。

怎雷村落面积为5.2平方公里,由上、中、下及排常四个自然村寨组成。村落分布于山坳缓坡地段,背负青山,前临深涧,层层梯田由山脚累级而上,气势恢宏。民居随着山势的起伏,巧妙地组成了一幅“入村不见山、进山不见寨”的村居图。

水书

三都是全国唯一一个水族自治县,水族是一个只有40万左右人口的小民族,在县城的政府机构和一些公共建筑物上能见到水族文字写成的标识。 水族主要分布于都柳江上游地区。 唐代在黔桂交界设置羁縻抚水州,清代在“改土归流”后置都江厅,现存部分都江古城垣可在参观怎雷村之余到乡镇停车场顺便游览。

都江厅城墙始建于雍正九年(1731),是贵州改土归流后设置的“新疆六厅”之一,其余“五厅”已毁,都江厅古城墙遗迹为贵州实行改土归流的重要见证。

从三都客运站到达都江镇的客车一小时一班,票价11元,车程一小时。到达小小的都江镇后,费了一些劲找到一位苗族的司机愿意跑这一趟车。实际上车程距离并不远,但是这一段山路也经过了数次上坡下坡。爬坡期间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秀丽的山峦,在山路上颠簸的时候,忍不住夸了几句这山真漂亮,水也格外清澈。司机说这山上曾经有人在这里放羊,因为比较忙主人两三天没去赶,再去看就赶不回来了,后来政府赔钱给他说你不要找了……放的羊不肯回来成了野羊,听说现在已经发展成一群羊了。沿途还经过一座老桥,桥身有些裂,已经使用了30多年,现在两边开山挖基脚要做一个更结实的新桥。

沿途风光 沿途风光

都江镇境内重峦迭嶂,地下泉水汇成小溪,顺山势流入排长河再汇入都柳江。在串联怎雷村上下几个寨子的步道上能看到许多水渠,构成村内一道独特的风景。当地野生动物种类多,乘车的过程中能看到野生鸟类扑扇着翅膀飞过。

沿途能见到一些头上包白帕子的女人,这便是水族的服饰了。苗族和水族语言并不相同,但水族人能听懂一些侗语,大约是民族同源的关系。从观感上来说,水族喜欢青、绿色之类的冷色系服饰,不喜颜色热烈的服装,总体比较素净。而苗族服饰较灿烂,标志性的花带编织则可以从腰饰和头饰上分辨出来,在跳月等重要仪式上更是盛装璀璨,环佩叮当,令人目不暇接。

到达山巅的怎雷村后,发现村里只有一家民宿可住,感觉是经过统一旅游规划设计的配套建筑,方便公务接待及服务一些前来参观或用餐的客人。也许是因为这里距离其它热门旅游景区确实很偏远,在怎雷的两天没有见到一位游客,同理村里也没有任何商业店铺,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状态。我来的时候民宿的管理人员还很惊诧。房子没有空调,夜间体感温度偏凉,不知道冬天住在这里会不会着凉。我因为鼻炎一直在打喷嚏,司机和老板娘都劝我用山泉水和姜煮起来喝,这样好得很快,“不知道你们那边是不是也这么吃”。中午有一些很年轻的扶贫干部来到这里,邀我一同吃饭,她们穿得整洁漂亮,说话也爽快,分别来自布依族等少数民族。

怎雷是水族和苗族共同拥有的寨子,水族占65%,苗族占35%,列入景区的建筑群从全景图上看被稻田分为明显的两部分,稻田之上是水族上寨,稻田之下为苗族中寨,再往下还有一个水族为主的下寨和古墓群。 水族和苗族在这里互帮互助,保存了彼此的节俗,也彼此影响,他们学会了彼此的语言,偶尔也会参加彼此的节日,甚至开始通婚。在饮食上部分水族乡民受苗族影响不再忌油。

下午出来沿着秀丽的小道欣赏这个不为人知的迷人水寨,遥望远处隔着几个山头在云端的乡政府建筑也是觉得新鲜不已……这便是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怎雷村

地点一:云上梯田

重峦叠嶂,不通外界,环境封闭保存着相对完整的民族文化,除苗族、侗族这两个最知名的少数民族外,贵族还有很多世居民族,同时是我国待识别族群最多的省份,如革家人、西家人。但与山要地的艰难从图片上也能看出来,一缕缕腰带田在山间绣织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更别提贵州成土过程缓慢,石漠化面积已达20%以上,尤其是喀斯特发育程度高的黔南。

在上寨看到晨雾是常态,当你在云巅第一眼看到这么一片伴着老木屋的碧绿田野,你会想到动画电影里的风景,古朴的建筑群,开阔的视野,颜色鲜亮的菜地,奶色的晨雾,提着小喇叭收红薯的居民,这真实的色彩会让你相信梦境取材于现实。

走在田埂上,有一瞬间会感叹中国能有这样简单美好的田园风光,哪怕只是那么一小片,也希望可以继续被好好守护下去。可能是怎雷刚好扎在了我有些偏梦幻的审美上,可能是劳作的风景让我想到了艺术作品中的色调。其实我不知道理想的村居环境一定应该是什么样,但有些被触动是因为: 我们是可以向往这样干净又朴素的可能。

村民肩挑着的随身小广播在加榜的市集上就很受欢迎,贵州人民用各种方式欣赏着自己民族的传统音乐,三门塘的老婆婆们听着手机音频里的侗歌,占字村农闲的村民甚至用手机发音频的方式进行长时间的对歌,没想到网络时代还有以歌交友的便利。

地点二:保存完好的水寨

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村里人说你不早些来呀,我们刚刚过完端节。对他们来说,端节就是最重要的节日,水族以农历八月为岁终,在水历十二月下旬到次年二月上旬(即农历八月下旬到十月上旬)的亥日或午、未日,由各地区村寨轮流过节,叫“过端”或“端节”,期间祭祀、赛马、斗牛。

演歌场 演歌场

传说古代水族地区因为洪灾,几兄弟被迫于亥日散居各地,后来他们约定每年在不同的亥日聚集过年,以兄弟的年龄大小和所居住地区远近依次过节(端节有著名的“鱼包韭菜”) 。按《中国少数民族节日》说法:水族还在水历十月(农历六月)的卯日过卯节,水语叫“借卯”,过卯节的水族群众,都住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与荔波县接壤一带,他们在服饰和语言上与过端节的水族群众稍有不同,可能在古代是另一个群体。在水族经籍《水书》中,认为水历十月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季节,天干地支中的“辛”、“卯”被认为是“最顺利”的时辰,因此选在水历十月的卯日过节,在轮到的卯日中,以辛卯日最佳,如哪个地区轮到此日就认为来年能无病无灾,风调雨顺,人畜安康,如遇丁卯日过节则认为不利,往往延到下个卯日再过。过卯节无论是为了感谢驱蝗的六铎道人还是因命运不公化作山川河流的阿腊夫妇,都表达了水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贵州村寨轮流过节的习俗,使得要把握某个村落过节的信息就格外困难。摆贝的苗年过了,丹寨的还没开始,西江的过大年要等到11月中旬,而扬颂的祭尤节按理说应该是十月第二个丑日,但现在已经过了很久——每年的节庆谁也没法提前预估,都由寨老每年根据他们的历法来决定。

水族上寨最珍贵的建筑是8座年逾百岁的干栏式民居,造型与出土的汉代陶屋形似,很有古风。和目前见到的其它黔东南建筑不同的是,它们一般是“三间两厦”的布局,中间的厅堂尤其宽敞,是为了方便大伙一起用餐,而两侧的厢房则显得格外窄小,楼梯设在山面一侧。楼上住人,楼下放置生产工具,上下层立柱互不连通,屋檐下设吊瓜,屋顶用青瓦砌成宝顶,宽宽的造型颇有稳重的美感。

宽宽的水族房屋和高高的大树 宽宽的水族房屋和高高的大树

怎雷村不大,全村多姓韦,先祖清代从江西一路迁徒到独山再到这里,“怎雷”是水语,意为岩脚下的寨子。我探访的时候在一间很雅致漂亮的木屋前停留,主人韦爷爷见我感兴趣,解释说这房子不算老,下面那家才是老房子,于是牵起小孙子带我逛了一圈老木屋。沿途能看见房屋间散落着水稻、苞谷、红薯、辣椒、南瓜,还有棵很高很高的树,韦爷爷说这树小时候就这么大,现在还是这么大。

树旁有一片颜色很古雅的建筑,是改革开放后才建的,吸取了侗族建筑的长处。之所以要参考侗族的建筑,韦爷爷说因为水族的传统住宅中堂太大了,两边的卧室就很小,他觉得很浪费空间,但是侗族的建筑房间就很多,住起来更明亮舒服。

堂屋内景,为防尘屋顶加上了防雨的塑料布 堂屋内景,为防尘屋顶加上了防雨的塑料布

怎雷古建筑群中百年以上“干阑式”建筑现存8座,1949年以前建的穿斗式建筑40余座。这些房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相对新建的建筑也可以比古老的房子造型更加出色。只要把握住了传统特色,完全可以有审美和实用兼具的改良。此外为保护传统建筑村规民约要求新建房屋需征得村委同意。

长长的水渠和整洁的乡间小道是怎雷上寨的另一个亮点,横向的村道将一座座粮仓联结起来,纵向的水渠则联结着下面的村落。

地点三:清代墓刻

上寨有无法言喻的美感,但中寨和下寨却令人有些观感上的落差,或是因为杂乱和紧密,规划和管理稍显差些,和水族上寨精巧幽深的竹林步道比起来感觉没那么用心。

上寨的竹林步道 上寨的竹林步道

中寨主干道 中寨主干道

为什么距离这么近的村组风貌会有区别,也许是因为上寨有八栋被列为省保的水族老屋,也许是因为村规长期以来要求无论哪家新建和翻修房屋,均要按照传统的水族民居设计。但愿经过整修后,中寨和下寨也能有整洁的风貌,但就新修建筑的风格看来,感觉和上寨还是会有一些差距。但从上寨树林后堆放的垃圾来看,整个怎雷村依旧面临着大多数村落面临的垃圾无法得到妥善处理的困境。

生态环境污染依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环境污染依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往下寨路上可以看到的水渠 通往下寨路上可以看到的水渠

在热情的村民帮助下,还是看到了一些清代的墓刻,光绪年间的墓碑上用水书记载着死者的生卒年月,但是没问到,有些可惜。下寨的古墓群被茂盛的藤蔓覆盖,想要找到水书碑刻尤其困难,寻访墓刻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片头的视频。

清除墓碑前的杂草 清除墓碑前的杂草

墓雕 墓雕

墓刻 墓刻

水族语言由汉字改编而成,为象形文字,主要记载水族的天文、祭祀、传说等文化信息,水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水书先生的指导。夏代陶片上符号在水书中能对应的就有十多个。唐代设置羁縻抚水州,以"水"代"睢",为中央王朝确认其族群身份之始。如今水族的文书、刺绣和蜡染还都保留着原始的状态。赛马是水族重要的习俗,马尾绣应运而生。马尾较有光泽,质地耐用,过去还会缀有铜钱装饰,让人想起增盈节庆上衣钱币当胸扣的贵州女子,不知以钱币做装饰是什么说法。

水族最重要的节日是端节,苗族最重要的节日是著名的牯藏节,也叫“刺牛节”,因为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所以非有一定财力的村寨很难举办。2011年在中断了百年之久后,中寨的苗族同胞再次举行了盛大的“牯藏节”,是生活条件改善的体现,也有发展旅游业的考虑。2012年12月,怎雷村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考察路线图

考察路线图

离开怎雷村沿着都柳江前往另一个水族乡,那里是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摆贝苗寨,从这里我们开始探访千里苗疆。


  1. 调研活动介绍及《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一站:沅陵》
  2.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二站:荆坪村》
  3.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三站:高椅村》
  4.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四站:占字村》
  5.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五站:三门塘村》
  6.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六站:从地扪到述洞》
  7.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七站:大利村》
  8.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八站:加榜梯田》
  9. 《路客中国 | 湘桂黔调研考察 第九站:平流村和岜团村(风雨桥)》
  10. 调研考察第十站: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怎雷村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