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僧盐

潮州老城潮州老城

从广州向“省尾国角”的潮汕行去,沿途被一座座古朴的村落抓住眼球,即便随意选择一趟经过潮州城的列车,窗外成片灰色或红色的民居也会让你惊叹。省城多元和庞大的气息渐渐被留在身后,映入我们眼帘的潮州古城像不慌不忙的悠然隐者,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古老街巷稳稳地站在市中心。一千多年来这里一直连接着福建和广东两个地区,潮州话似乎和福建的方言还更近一些,譬如盖房子都叫“起厝”,“做什么”的发音都念作“做弦”。这里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比较有远见地选择在古城周边另辟新区,所以整个潮州古城的规制都得以保留。

下水门和广济门下水门和广济门

韩江边气派的广济桥对着巨大的门楼,是潮州最经典的地标式风景,央视曾在这里录制春节戏曲晚会。始建于南宋的广济桥又称湘子桥,它被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既是梁桥、也是浮桥、又是拱桥,从老照片来看,以前桥亭上还有热热闹闹的桥市,正所谓“十八梭船廿四洲,一里长桥一里市”。中间的部分则是梭船,可以根据需要开合,清晨时分刚好看见一艘航船从开启的浮桥中央破浪驶过,别有一番自在风姿。

清晨开启的浮桥清晨开启的浮桥

江边四座城楼由北往南依次是上水门城楼、竹木门城楼、 广济门城楼和下水门城楼,过了城门洞就是遍布骑楼的潮州老城。【为了方便交通和保护古城,潮州古城的城门实行的是单向通过】从气派的开元寺到小巧雅致的外江梨园公所,老城内许多景点之间的步行距离不会超过10分钟。在年代感十足的骑楼下,有着叮叮当当的打铁铺、打铜铺,还有操办成年礼出花园的喜铺。小食店门口堆着各种粿,三三两两来吃早饭的人,自己倒上一杯单枞,等着粉肠一张张蒸好,利索地切上几刀,淋一点酱油端上桌来。游人若是渴了也有杏仁茶、芝麻糊可以买,还有著名的潮州三宝:老药桔、老香黄、黄皮豉。经过重建的牌坊街时人们忍不住比对起曾经的老照片,叹一声确实古今手艺不同。

潮州肠粉潮州肠粉

位于府城中心的载阳巷,连接牌坊街和义安路,呼应诗经“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我们要探访的大夫第就位载阳巷中。大夫第是一栋有着将近两百年历史的潮州院落,现在的管理者是廖奕铭先生,这栋房子由他的爷爷辈在解放后买下,廖家人已经在这里住了六十多年。我们还未进门就听得巷子里响起一阵车铃,一位穿着时髦帅气的老先生蹬着自行车停下来,廖大哥笑着说这位陈老先生是一位潮乐爱好者,也是潮州工夫茶艺的非遗传承人。

廖奕铭先生廖奕铭先生

首先抓住我们眼球的就是带有八卦驱邪图案的木制外门,它可以起到保护门楼里的灰塑和雕刻的作用,而且经风吹雨淋损坏之后相对容易更换。潮汕地区是最不吝于在门面上精雕细琢的,民居和祠堂中一般都是凹斗式大门,既讲究藏风聚气,又提供了更大的艺术创作空间,两侧诗词书画,门斗上一对官印式门簪以九曲篆写着“诗礼传家”,正是诗书画印一应俱全。

大夫第的门神大夫第的门神

然而正对着大门的两扇屏风上的门神色泽却有些淡薄,细线浅浅的彩绘要认真看才能辨识出门神老爷的形象,廖大哥说,这门神最初是用“褪光漆”工艺做出来的——工序大约为贴金、彩绘、金上划出线条、再上漆、磨光。文革期间这两扇门刷了瓷漆,完全遮住了门神的彩绘,直到一次大扫除刷洗门的时候,才使得门神逐渐露出了真容。“小时候我记得这边大清洁,就慢慢地洗洗洗,洗门板的时候发现哎?里面好像有人形,人物的形象洗出来了,后来我再次修复(老屋)的时候我就把里面所有内容都清理出来,复原了这幅门神。”

大夫第天井大夫第天井

进入庭院,中心放置着一缸亭亭玉立的莲花,是很典型的潮汕布置。屋顶嵌瓷色泽艳丽,生机勃勃,引得你忍不住向上看。万历年间,民间艺人创造性地用碎瓷拼贴出各种造型来美化建筑,所以潮汕地区的传统建筑皆是一屋顶花果神仙活灵活现,营造着着喜庆的氛围。

潮州的传统嵌瓷工艺潮州的传统嵌瓷工艺

堂屋里响着德国钟,这钟是从廖大哥曾祖父用到现在,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打准点报时的声音低沉悦耳。廖大哥为我们沏上工夫茶,他说正宗的潮州工夫茶不管客人有多少,连主人在内一共只有三只杯子,大家轮流使用,然后开水烫过再倒一轮。将茶杯靠在一起来回斟茶叫关公巡城,最后剩余的茶汁要均匀滴入各杯,唤作韩信点兵。伴着一杯杯清爽的茶汤,廖大哥和我们分享了许多廖家人和这栋房子共同成长的有趣故事。

根据廖奕铭常居香港的姑妈廖佩华回忆,他们一大家人是在六十多年前的深夜搬进这座典雅的小院落:我们以前一大家子人住在韩江的北堤边,刚好住在堤边最靠近马路那里,当时因为修建北堤要拆除旧居,我大伯在暹罗知道了,就寄钱回来买现在的这间房子。60多年前我们一边装修新房,一边陆陆续续把东西搬来这边。我爷爷当时三个房头住在这间新房子,起初搬进来有18人。记得搬家那一天,是挑在半夜搬进来,我爷爷挑扁担,一个鼎,一个风炉,和一个祖先的香炉,然后族人按辈分跟着他,我排在最后,一队人非常壮观,我当时虚岁才六岁,和大家一起走,真的很好玩,一生都会记得。

廖姑妈廖姑妈

我们尝试想象几十年前的深夜,一位小女孩跟着长辈们一大家子人在大街上行走的兴奋,说起来福建现在似乎也有半夜庆祝乔迁的习惯。廖姑妈还说,当时她的曾祖父是一家之主,是那一辈最大的男丁,他得保护这个家,所以住在门口,廖奕铭的爸爸也是男丁,也是得住在门口,保护这家里,而小姐就住在楼上,可见男丁也像门神一样护卫着家族。

廖家人聚会廖家人聚会

2016年乔迁六十周年的时候,刚好廖奕铭重新将房子装修了一遍,就通知全族亲戚来老家聚会,于是外地的,澳洲的,新加坡的,泰国的亲戚们都来参加了,廖家人再次热热闹闹地聚在了一起,一起谈起曾经街头巷尾的吃食,谈起用桑葚水治眼睛的成长小插曲。族人还聊起了翻修房子的经验,老一辈说当年装修的工价和材料都非常便宜,修理费才要一千元,修了四个月。廖奕铭笑着补充说,我这次可是修了一整年。

廖奕铭姐姐重绘的八仙图廖奕铭姐姐重绘的八仙图

而最吸引人的故事是墙上朴素的八仙画,以前这里也有画,但是看不清楚,于是廖奕铭的姐姐在最近一次修复的时候自己重画了一遍。也许老屋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就在一代代住客的重新描绘和清理中吧,在每一次修修补补中重新理解关于过去的美好,依此和先辈们达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和联结。

说起老屋的现状,廖大哥也有自己的心得:“国家经济以及城市的发展,使得很多人慢慢都往外搬迁,热闹了几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就空无一人,我记得有一次回来打开一个门,里面有一个树根,就是从屋顶一直垂到地上。当时的感觉就是特别地心酸,我们确实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情况,因为人口已经慢慢减少了,而房子是需要人去养的,一旦缺少人在里面的活动那其实再好的东西它也不会存在很久。

“所以我就下定决心把这个房子重新修缮,然后结合这种旅游的氛围,把它做成现在的载阳客栈,这样既能够让我在有生之年看到它能够保存下去,又能够让外地来的客人感受到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潮州文化,所以一直坚持做下来,到现在已经十年了。

城市化进程中的潮州城市化进程中的潮州

基于想要修复老宅生态的想法,廖大哥对房屋进行了维护和现代化的改造,更换了上下水和照明设施并添置了网络,作为民宿开放。“其实我们的老房子是在以前那种自然居住的状态下是最好的,但是由于我们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老房子没有时间让他去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我现在把邻居家的房子也接下来管理,通过改造把很多现代的元素也加到民居里面去,那一旦民居的舒适程度能够适应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大家都享受住在老房子里面,又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那其实它就谈不上保护,因为房子做出来就是给人居住的,一旦有人住,喜欢住,慢慢也就发展,慢慢也就保护。真正你谈到保护,它其实已经处于很危险的状态了,如果能够让它很良性地自我发展,就是这个概念。

“邻居的房子已经十年没人住,但我去谈他们还是愿意交给我来管理。因为房子历史年代久远,产权关系很复杂,但最后他们还是认同我的观点,就是先把房子保存下来再说。所以产权复杂的情况限制了房子的更新发展,但也保存了房子的现状。家族中通过求同存异来促成房屋的妥善保管,交给我管理是一种方式,他们自己管理也是一种方式,但无论如何起码它能先保存下来,活用起来。你现在你去看大街小巷还有人吹潮乐,唱潮州民谣,这说明还有人在坚持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

听完了这些故事已是午后,大家想在热闹的老城里漫步,出了巷口就是义安路,路边铁匠铺的老师傅时不时停下手里的锤子,比划着看看敲出的弧度,路上廖大哥跟我们说起潮州地名的演变:“潮州东晋时设郡叫做义安郡,这条街就得名于这个潮州古称。你们有没有看过香港电影里那个帮会新义安?新义安的名字也是来源于义安郡。”

己略黄公祠己略黄公祠

位于义安路的己略黄公祠堪称潮州首屈一指的工艺杰作,空间并不算很大,然而石雕木雕金漆嵌瓷无所不有。廖大哥招呼我们,尽量凑近去观看那些斗木载上的狮子,这些狮子细中见细,乍一看立体的木雕狮子,它的毛发都是由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构成,最小的仅有半个手指大,或许该带望远镜和放大镜来。仔细看这两只狮子立体雕刻的毛发上,竟还能站着一些仙人的形象,寓意“师以载道”。这里雕刻的狮子全都是蹲着的,谐音“尊师”,也体现出潮州人重视教育,诗书传家的愿景。正厅里还有图文说明木雕的细节,介绍着雕刻中的形象和寓意——洛神、三顾茅庐、八仙过海、水浸金山、刘备招亲、完璧归赵、回回进宝等等。更显雅趣的是天井简单的园艺布景,让人在紧张繁复的表达中喘一口气,让整个建筑物看上去错落间轻重有别、层次分明。

拜亭木载下的十八只金漆木雕凤凰轻盈传神拜亭木载下的十八只金漆木雕凤凰轻盈传神

当我们惊叹于这里繁复到叹为观止的木雕时,廖大哥说:“潮州这边营造的传统是会请两班师傅来斗艺,两家没做好之前用帷幕隔开,你做你的,他做她的,直到完成那一天才揭下隔板让大家来比较哪一家做得更好,赢者除了工钱还能拿到一笔丰厚的奖金,所以师傅们都会卯上劲来做工艺,这就叫做‘斗艺 ’。”当年的工匠师傅们在这里各显所长,为后代留下了这座“潮州木雕第一绝”。

潮州民居彩绘潮州民居彩绘

从熙公祠石雕从熙公祠石雕

潮汕地区家族观念浓厚,兴建有许许多多漂亮的祠堂,当地匠人最引以为豪的木雕和石雕都可以在祠堂的檐下找到印证。想起从熙公祠那位为了在石雕上剔出细索穿过牛鼻而呕心沥血的匠人,还有陈慈黉修建故居时十分注重给工匠提供良好的待遇,潮汕地区这些精彩的手艺就是精益求精的匠人和品味不俗的艺术欣赏者们共同创作出来的。

潮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

潮州另一座重要的地标性建筑便是从唐代延续至今的开元镇国禅寺,被称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这里有浓荫蔽日的智慧菩提,还保留着唐代的石经幢、大栏板等珍贵的建筑遗存,尤其是汉地规模最大的天王殿,穿斗木构架上连续出跳的丁头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日本奈良东大寺佛殿样式相似。

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前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前

开元寺能够历经千年保留至今,其实也需要不断地维护和修缮。我们来访期间,后面还在有一部分建筑在修缮,只是我们赶上施工停工,没看见古建筑的修复。上一次开元寺大修是在八十年代,当时很多身在异乡的潮州人得知这一消息,踊跃捐款,为家乡建设出资出力。寺里墙上满满刻有这些华侨的名字,见证着这份感怀故乡的情谊。

阅读华侨捐资的名单阅读华侨捐资的名单

在挂满灯笼的走廊里,廖大哥跟我们说:“开元寺很安静,很幽静。是一个很适合放松的地方。我小的时候,奶奶经常来这里拜佛,我也喜欢跟着奶奶来,对我而言这里所有的地方都很熟悉。”古城十巷“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正是由开元寺往南依次排开。出了开元寺,大家开始惦记着吃食了,于是商议往北边的牛肉馆子行去。

广济楼广济楼

此时已渐渐入夜,游客比较集中的广济门和湘子桥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让人想起戏曲《荔镜记》中五娘赏灯的画面。绵延的城墙更显古韵,上水门是潮州唯一尚存瓮城的城门,也是堤城南北两段的分界线。从上水门进城会看见一座很难忽略的古建筑,小巧雅致的大门,颜色靓丽的内饰,这便是外江梨园公所。

外江梨园公所外江梨园公所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外江梨园公所曾经是潮州地区唱官话(即如今的普通话)的外江戏艺人和潮音艺人活动的会馆,也是政府管理梨园的机构,是广东省现存唯一古代戏剧艺人活动的场所。据说外地来潮州演出的戏班都要先到这里报道,拿到许可方可演出。半日闲逛走到这里,老城区内的城门、官邸,旧寓所已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心里默念出“京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这一句话来。

潮州牛肉火锅潮州牛肉火锅

夜间在旧府学(宋代的时候这一带是潮州府学宫,清代至解放初期为金山中学),大家围炉而坐,等着热气腾腾的牛肉锅。店家很快端上了鲜嫩的五花趾牛肉,还有潮州当地的红粿,平时的年节喜事,这里都会制作红粿,再用印模压上吉祥话和图案,讨个好彩头。正宗的潮州牛肉锅,吃的时候还要配上一种类似薄荷的叶子,卷着一块烫得恰到好处的牛肉,独特的清香带出新鲜牛肉的清甜。老板说,在这里吃牛肉锅,最后的主食是烫一些粿条,然后浇上沙茶酱,才算是收尾焯牛肉。

祖籍潮州的蔡澜先生说“食在广州,味在潮汕”,身在潮州当真不可辜负美食。老城街边遍布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粿。譬如咸水粿粿皮就像一个个小碗或者小碟子,买的时候卖家现场往里面一个个放上菜脯。廖大哥说老城西门这边相对游客比较少,粿店做的味道也更传统。

街巷边的西式柱头街巷边的西式柱头

夜游潮州古城,又是另一番身处早期电影里的感觉,老店铺里的茶叶桶从上一代开店的时候就放到现在,街角的门牌与信箱错落排布,曾经多少华侨从这里走出去,凭着一纸信笺维系着与故土的联结。最后我们回到牌坊街的英聚巷,在一座百年建筑改造的载阳茶馆里欣赏正宗的潮乐和潮剧。茶馆的一面墙上挂着许多关于潮州的老照片,展示着潮州古城的生活。廖大哥说这是本地的一个“潮州老照片”团队收集整理的关于潮州的图文,为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潮州的历史与文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牌坊街的珍贵老照片,1950年,因为下水门附近年久失修的牌坊松动垮塌压死了过路的行人,1951年春城内拆除36座牌坊,后来潮州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后,又尝试重建23座牌坊。

牌坊街老照片

牌坊街老照片

我们来的时候,正好赶上金芭蕾的小朋友们在排练节目,他们穿着舒适的衣服唱唱跳跳,各个中气十足,用我们听来新鲜的潮州方言唱出响彻整个大厅的歌谣。我们确实没想到潮州话能以这样的形式流传下去,孩子们学得有趣味也有这么好的表演空间,将来也会以能唱家乡的歌谣而自豪吧。

排练中的孩子们排练中的孩子们

负责排练的金芭蕾刘洁老师很热情地给我们分享了歌词,对着歌词再听一遍歌谣感觉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原来是一首关于美食的民谣啊: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书斋门,未能开,阿奴哭爱吃油堆,油堆未曾熟,阿奴哭爱食猪肉,猪肉未曾割,阿奴哭爱食粉葛,粉葛未曾柳,阿奴哭爱食阿老爹两杯酒,酒未激,爱吃粟,粟未挨,爱吃鸡,鸡未抬,爱吃梨,梨未摘,阿奴哭了白白歇,白白歇!

高晓松在北京的杂书馆就收藏了大量潮州歌册,也许那里还有更多有趣的题材可以欣赏呢?排练的间隙,刘洁老师跟我们介绍说这首潮州话的童谣是我们潮州人从小时候就会唱的。一旁的廖大哥忍不住说:“我小时候也会唱啊!”

余音绕梁的童谣使得夜晚活泼而安逸,我们坐在茶座里,遥想潮州府何以有着如此丰富的人文底蕴。除了从中原乔迁而来的居民带来的文化传统,在唐宋时期还有十位宰相到任潮汕,一代代名臣在此耕耘,由此各种灿烂文化逐渐兴起,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便是治潮仅八个月的韩愈,他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在此兴教化,退鳄鱼,还和叩齿庵的大颠和尚结为知己。韩愈离任后千余年来,潮州人民感念其德,潮州山水纷纷易姓为韩。

湘子桥一头连着古城最雄伟的城门广济门,遥对着韩江另一侧的韩文公祠,韩祠背依青山,气势雄伟,俯瞰对岸的潮州城,在此登临,最宜生出怀思之情。有些地方你初来第一眼,就知道会再来第二次,潮州城大概可以算一个。记着一代代潮州人的故事,我们离开潮汕地区,北上往福建走去。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