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更新 · ——
9月16日 · 路客调研 · 高定村

9月16日 · 路客调研 · 高定村

数座鼓楼是村里的公共活动中心,柱子上画着随兴的涂鸦和芦笙曲谱,牌子散落一地。少见的独柱鼓楼门槛极高,中心柱上架着一把凳子。县里的电影队会带着配好侗话的电影来村里播放,中心鼓楼广场挂上幕布,老年人可以聚在一起看电影。 除了萨坛外,村内最显眼的祭祀场所是历尽沧桑的飞山大王庙,保留着露天祭祀的习俗。【阅读更多】
9月16日 · 路客调研 · 高定村

9月16日 · 路客调研 · 高定村

为了寻找高定村曾经的古道,昨天我们冒着雨一直走到村子通往田地的小路口,穿过高定村唯一的小小风雨桥,我试着沿着小路继续走了一段。和湖南相比,这边的水稻成熟得晚了一些,但也还好没有出现类似的倒伏问题,据说今年的收成也还不错。 从稻田又走回村里,还遇到了有上山安装网络的工作人员牵着骡子从飞山庙走下来,完全不在乎地走入雨中。【阅读更多】
9月16日 · 路客调研 · 高定村

9月16日 · 路客调研 · 高定村

高定村美食解锁: 好吃到难以形容的鲜酥鱼,炸蝗虫,鱼生与芥菜香菜酸菜等制成的蘸料,酸菜鱼,萝卜丝,酸汤,豆角。【阅读更多】
9月16日 · 路客调研 · 高定村

9月16日 · 路客调研 · 高定村

高定村以青石板路和樟树群出名,半山坡的三株老樟树已经十分惊艳,但更有趣的是关于樟树精的传说。老寨门上方的老樟树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曾经变作一位帅气的小伙子,去参加行歌坐月的活动,“他说话又有趣,又讲礼貌,长得又那么帅”,吸引了不少隔壁牙寨村的姑娘。老樟树自称来自高定村,但每到晚上12点便要离开,不像别的年轻人都要聊到天亮,因为午夜鸡鸣后便无法恢复原形。 渐渐地姑娘们也起了疑心,便去高定村问,村民说我们有姓吴的,有姓李的,但没有姓章的人啊。于是姑娘们便在见到男子的时候用针将红线别在男子衣上,后来再次来找,依旧不见人影,却在樟树下歇息的时候发现红线绑在一棵老樟树上。 我们在停电的夜晚就着窗外的雨雾听完了这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最不可思议的部分是,男子见人的时候是真的“越夜越美丽”,越临近12点,就长得越帅。【阅读更多】
9月16日 · 路客调研 · 高定村

9月16日 · 路客调研 · 高定村

饭点时间学了两句方言! 侗语的“吃饭”发音类似“将够” 苗语的“吃饭”发音像“弄芽” 再听一曲侗语汉语结合唱的琵琶小曲,曲中的“岑岜河滩”意为“多陡的山多难过的河”——都不算什么,都要跨过去 县里的电影队也会带着配好侗话的电影来村里播放,中心鼓楼广场挂上幕布,老年人聚在一起看电影。【阅读更多】
9月15日 · 路客调研 · 坪坦村

9月15日 · 路客调研 · 坪坦村

分享沿途最喜欢的一个建筑和空间设计,小小的广场周边顺时针依次为:戏台、孔庙、萨坛、鼓楼、东岳庙,将广场紧紧包围住,留出四条行走的步道,每一座建筑都小巧精美,你无法相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 孔庙始建于明代,坪坦村曾是南盐北输、北米南运的集散地,曾经有一位武汉的商人来此地经商遇到山洪血本无归,村民见状纷纷接济他,来年这位盐商再次来到坪坦的时候,带来了一位私塾先生,修建了这座孔庙。现在孔庙中有几排简易书架,摆满《中蜂饲养手册》、《图说颈椎病康复》等实用书籍。 而鼓楼正是热闹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商量着怎么写金榜题名的红榜,今年村里有人考上了天津大学。鼓楼四面通透,适合纳凉聊天,一面就紧贴着东岳庙的大门。东岳宫有一些约定俗成的风俗,每逢大年初一等重要节庆,要由寨里的吴姓村民先开庙门进行祭祀仪式,接着其他姓氏的村民再进入东岳庙祭祀。【阅读更多】
9月15日 · 路客调研 · 坪坦风雨桥群

9月15日 · 路客调研 · 坪坦风雨桥群

从占字村前往高步村,从北到南沿途会经过数个侗族古寨,沿线有国家级文保的坪坦风雨桥群及一些精彩的县级文保和现代新修的桥梁群。 迴龙桥为曲面造型,两边桥头各有一株大树,纤细优雅,位于嫩黄的稻田之间。内部依旧是极简风格,在通道看到的新老木构建筑很少看到雕刻,也不像别的地方会在细节上做一些精巧的装饰和藏拙。图1-3 普修桥位于皇都侗寨,桥体本身十分漂亮,上桥的大门两侧石狮子活泼可爱,但周边景观破坏得很严重,河面甚至布满公园的塑料游船,整个景区五颜六色,似一个大公园。图4 普济桥位于趣味十足的坪坦村,从精彩纷呈的中心广场向码头走去,便能看到这座双伸臂悬梁式木廊桥。桥东修封火墙、城隍庙及状元井。图5-6 岭南村有一新一老两座廊桥,新桥通往古朴的寨门,简朴的老桥永定桥静候溪水之上。图7 而今天所见最精彩的桥梁是高步村的两座国保级廊桥,迴福桥位于高步村总水口,两岸的竹林茂盛得让人挪不开眼,旁边的山泉清甜可口,这便是真正的山林里才有的美景。永福桥桥体并不对称,一端通过宽窄结合的阶梯通往稻田,一端则有高耸的楼阁,站在桥梁下方近可亲水,又能看见远处的木亭,身后就是宽阔的稻田和鼓楼,视觉上错落有致,十分怡人。图8-9 【阅读更多】
9月15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9月15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B站的视频审核终于通过了。这是一段全程没有中断的现场真实记录,长达5分40秒,拍摄时我都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本来只是想记录一段他们沿着荷塘往兵书阁走的背影,没想到他们在路上就唱起歌来,于是就一直拍了。两位阿姨唱歌时还像少女一样手腕着手,而大叔们刚进文星桥就自顾自坐下,根本不管我们能不能拍到,直接就对着彼此开始唱了。这是我们在占字村调研时最难忘的一段经历。【阅读更多】
9月14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9月14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占字村村民日常休闲时,除了编织彩色的腰带,也会即兴哼唱心中所想的曲调,在村里的广场上甚至还听到阿婆与贵州黎平的友人隔着手机对唱山歌,感叹传统可以有如此活泼的新形式。下午在荷塘边听村民唱了几段柔和的苗语山歌,恍如在山水画中倾听交响乐。他们的音乐哲学也十分动人: 爱唱山歌如同鱼儿爱江河,荒田荒地也得唱歌! 男声唱,今天我们在这里唱歌不是故意闹,是因为这是先人留下的传统,我们得延续下去。 女生唱,也是的,我们也是因为开心才唱歌,山歌是拿在口边唱的,就像吉他是拿在手上弹的。【阅读更多】
9月14日 · 路客调研 · 县溪镇

9月14日 · 路客调研 · 县溪镇

阿姨太!帅!了!清晨叮叮当当的骡队,就这么潇洒地从我们眼前走过。【阅读更多】
9月13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9月13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连续的阴雨让整个占字村被浸湿了,空气中弥漫着老木头和花草混合后的复杂气味,青苔和蕨类生长旺盛,人踩着石板路上上下下时要小心滑倒,动物们却依然轻松地跑来跑去。在这样的村子里种一些花草,似乎只要种下去,就是可以交给天来养的。甚至也不用种,自然的生命会从一切可能的缝隙中生长出来。【阅读更多】
9月13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9月13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今天是在占字村调研的第二天。上午到村子后,就惦记着去好好拍一次去年考察时印象比较深的几处民居细节。其中之一是一座连接着两户人家的小小“木桥”,它的一端是前一户人家的二楼后门,另一端是后一户人家的外廊(图2)。虽然非常简陋,但看得出很实用,不仅可以让两户人家不必走下楼就能彼此串门,上面摆放的长凳,也说明邻居们还可能会坐在它旁边聊天(图3),而且看上去它已经这样被使用了很多年了。 今天运气很好,我过去时正好遇到两位当地阿姨在家,她们果然正坐在那个“小桥”旁,在一边编绳子一边聊天。看到我就招呼过去坐,又很开心地让我拍照。 占字村的民居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多这样长长的外廊,或者说就是阳台,此外就是很多连通不同高度的楼梯,“小桥”也是楼梯中的一种。它们看上去简单,但对于建在山坡上的村庄,却等同于用于采光的“院子”和邻居家的“小路”。 此外,建在山坡上的占字村也要考虑排水的问题,所以沿着石板路的两边,都修了比较深的排水沟,又为了方便居民行走,排水沟上会摆一块石板。所以占字村村民们从家中出来,往往要走好几种不同的“路”:木楼梯-石台阶-石板路,再踩过一块悬在排水沟上的石板,才会到邻居家(图89)。与这样的步骤相比,当然是像上面那两户人家那样修一座“小桥”,是更轻松的了。这也算是为了实用而做的一次意外而巧妙的“设计”。【阅读更多】
9月13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9月13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占字村兵书阁层层收窄,从二层的窗户望出去,每个方向都是美丽的框景。二层再往上没有楼梯,调研期间村民帮我们借来了梯子。因空间狭窄陡峭我们只能爬到三层,但已能近距离看清斗栱的形状。当地村民轻轻松松上了四层,四层的空间只能容一人侧身而过,但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八卦藻井里的龙凤图案。窗外阴雨连绵,潺潺水流向山谷倾泻而下,在幽深的阁楼中探访心仪的古建筑是诗画方能描绘的感受。【阅读更多】
9月12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9月12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今天是我们进村调研的第一天,又回到了去年考察时曾拜访过的那位阿姨家。本来还有些担心她不在家,结果不仅找到了她,还刚巧碰见她正同邻居一起编苗族传统服饰用的彩色腰带。一整根长长的腰带已经快完成了,就拍了一下她为腰带编彩色长穗穗的步骤。最后这根腰带要足够在腰上缠绕两圈,并在腰后垂下一段来。能够再见到这位阿姨好开心,还记得她去年和我讲到自己生活的悲喜和童年回忆。阿姨一个人在村中的这座老房子里又住了一年了。【阅读更多】
9月12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9月12日 · 路客调研 · 占字村

1934年12月12日,红军途经通道,在恭城书院内举行著名的通道会议,第二天,红军西进贵州。通道的旅游发展方向基本上都围绕红色旅游建设,兵书阁村则是近两年才开始被列入旅游规划。令人赞叹的是兵书阁一带的生态环境,竹林掩映,山林沿途皆可见鲜亮的瓜果,掀开一片绿荫,就可能发现毛茸茸的葫芦、硕大的南瓜,打扮时尚的老奶奶一手提着一个冬瓜回家。这里的老人看着都很精神,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在清凉的古井边每个人都尝了一勺水,旁边收割过的田地里有无数鸡在啄食剩下的米粒。【阅读更多】